台灣依舊在三級防疫警戒的今天,在家上班的時日不知不覺也差不多有一個月了

回顧這段時間,不知道為什麼最近的會議量滿到一個不行

而這些會議都很容易就超過一個小時甚至到半天,收到的會議效果卻可能很小,或跟本是零


Ant 大大表示:

如果你的會議文化不佳,未依輕重緩急隨意召開、缺乏議程、缺乏數據、後續行動不明確,遠距工作只會使情況變得更糟。此時,首先要解決會議文化。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yftzeng.tw/posts/10215858141925879


回想近期會議的狀況

之前有整理過一篇 有效率的會議準則, 看來目前是沒辦法每次會議都達到一樣的水準,所以還是來回顧一下我自己最近遇到的狀況

不清楚會議目的

我遇到的狀況:會議開始最先聽到:「所以我們今天要討論什麼?」。

尊重其他參加者,在答應會議之前請先問清楚會議目的,說不定你跟本不需要參加這場會議。

沒有定下議程

  • 應該要討論的項目被遺漏,到會議
  • 時間分配不均,前面的議題拖太長,後面的議題就被犧牲

事先把議程確定下來的,主持人比較容易控制時間,能夠避免議題被漏掉,參加者也好了解這場會議運作的方式。

溝通過程使用大量的代名詞

  • 說話的過程大量的使用「你們」「我們」「他們」「這個」「那個」

這樣的溝通方式容易造成對立感,讓人感覺是在切割責任。也容易導致誤會,你所謂的「你們」,跟我認為的「你們」可能會不一樣。找回你的「主詞」,把你心裡所想的「那個」直接說出來

會議參加者無法對問題給出直接的回饋

  • 「我要再問問某某人」(就是不知道!)
  • 「我不確定能不能在預定的時間完成這項工作」(沒把握就拒絕掉!)

可能是職場文化讓你說話很保守,可能是有資料沒收集好,但是開會不是來猜謎,提供明確的資訊對會議進行才有幫助。 當接到問題你卻無法直接給出回答時,可以試著把問題分解成幾個小問題,再一一回答。 我自己很常使用這個方法,它可以讓我講出更詳細的回答,讓其他人更加了解可行的部份跟困難的部份

不寫會議記錄

我自己實驗過,隨機問一個人昨天會議的結論,基本上沒有人可以說的很完整。 留下記錄可以避免事情被遺忘,白費了一群人的會議時間。

線上會議放大了問題

最先會影響線上會議的,是設備。 沒有準備基本水準的電腦設備跟網路環境直接就是最糟的情況,無法參加會議。

暫時不討論那個最糟的情況,我觀察線上會議會有的現象

  • 分不出來其他人是睡著了還是沒有問題
  • 互動變少,發言次數變少
  • 不習慣表達意見的人更不容易有回饋

我認為主要是下面兩個原因造成這些現象

  • 比較難直接觀察到其他人的表情跟肢體動作,人與人的互動能力變差
  • 影像聲音的傳遞會有延遲,或是變模糊

這些線上會議的特性,首先讓你感受到的是溝通的效率變差,而其他問題也會因此變得更嚴重

換點不一樣的做法

開一份可以共筆的文件寫會議記錄

  • 覺得重要就自己動手寫記錄,不用想等人幫你記錄,不要指派「會議記錄」這個角色 (ps. 你有專屬秘書的話,這一點就不成立了)
  • 共筆可以即時的確定記錄內容跟所有人的認知是不是一致的,有誤會可以馬上修正

Q & A 提題前先把問題寫到共筆上

  • 現在社群活動都會使用 Slido 請參加者把問題寫到 Slido 上,再讓講者一一回答,基本上就是想模仿這個方法

做總結的人親自寫下結論,並再次跟會議成員確認內容正確

  • 這個動作是想要確保所有人對結論的認知是一致的,減少資訊傳遞的秏損